首页 > 资讯 > > > 正文
吴声《看不见的城市:新空间的内观时代》|「新潮大会」演讲实录|全球微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1 12:04:43   来源:第一财经  

文化在游牧,城市在生长。什么因素驱动着城市不断进化?而进化迭代下的城市,又将为怎样的记忆、诉求、关系、符号、景观、内容、体验等提供恰如其分的容器和场域?在城市的不断拓展下,人的主体性将得到怎样的发挥?未来的“我们”,将如何更理想地生活在城市中?

3月28-30日,“2023中国商业空间设计「新潮」大会”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家博会(广州)联合战略合作媒体-《第一财经》YiMagazine、以及设计新媒体-灵感家,共同发起,旨在以设计为介入窗口,捕捉消费扩容提质的当下所生成的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实体空间的丰富场景,为办公及商业空间设计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形象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诚如卡尔维诺在《美国讲稿》中所提及,“我应该改变方法,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以另外一种逻辑、另外一种认识与检验的方法去看待这个世界”。在3月28日举行的主旨论坛上,场景方法论提出者、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先生,也为大家打开一个全新的“内观”视角,围绕《看不见的城市:新空间的内观时代》发表主题演讲,走入“无法以肉眼看见的、超越现实可视的城市”之中。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新时代下,设计思维及其形成的设计力,比以往更受重视。民众对生活方式本身的获知力及决断力,也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例如,人们借由“轻露营”“新户外”等方式,完成自我与自然的重新连接。由此也触发了更多的思考:再造城市公共空间、重塑社区商业的同时,是不是能实现“消失的附近”被数字化重新激活?当谈论场景、谈论“看不见的城市”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

科技与“信息流”,重塑场景的意义

“看不见的城市”在被谈论时,实质上,也在开启一个新空间的内观时代,而其本质在于我们正在重新思考人和空间的关系。利用时下大火的生成式AI工具如New Bing,搜索问题“你觉得未来的商业空间/购物中心会如何变化?”,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未来的趋势将是多样化、体验型、设计驱动、场景化、数字化的;具体变化的可能性还在于:一是成为超链接的微型城市,二是成为本地化枢纽的再造并重新激活邻里关系、连接更多样化的场景,三是数字化,四是体验型。

这似乎也在提醒我们,以往对商业空间、购物中心的刻板认知、定势思维需要被重新打开,由此可以理解,当今天越来越多的关于“人和空间关系”被谈论时,实际上也在谈论人和城市、人和社群、人和社会以及人和越来越多信息流之间的交互。

长期以来,“场景营造”更多被定义为打造一个IP形象/概念,但在算法驱动内容、人货场实现高度统一、更为强调聚合化能力的当下,我们发现人和空间的关系也正在被新的信息流重塑着。

2023年,再思考人和空间关系时,我们发现:IP化的“场景营造”正加速向体验型的“场景流”转化。

刷新成“基操”,内观力让创新永续

空间,成为一个不断刷新的容器、构建持续变化的新场域。在它其中的内容和参与者,才是更为重要的,而空间需要不断置入新实体、新功能、新内容、新场景,触动创造力的“大爆发”以及灵感的生生不息。

例如,在AIGC时代下,不少人惶恐自己是否会被AI取代,然而要明白的是,AI是生产力新的范式革命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工具,它是效率助手、是操作系统,也是“灵感伴侣”、是“解决方案一体化的集大成者” ,因而,人不是会被AI取代,而是被熟练使用AI技能的人所取代。

这或许也意味着,未来的生活、办公、社交等将生成一种可随身携带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场景应用。这种方式,是轻量的、移动的、便捷的,是可拆解的、可组合的、乐高化的。例如,星巴克可将其门店及服务信息置入导航系统后台、实现任意场景的无缝接入,未来我们甚至可以期待,在导航路线时可看到到店、到家、自提、外卖等生活服务形成完整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个性化、生成式的强AI时代,相信将比想象中更加快速到来。以居家生活为例,场景实验室日前与京东家居联合发布《日常与日新:2023居家消费新趋势》白皮书,深度挖掘居家场景中消费的新走向;其中,讨论了“即兴生活”“疗愈倦怠”“智能友好”“美术馆家庭”“开发新角落”等潜在的新价值点。

因为人的场景正在发生变化,哪怕在家这个看似最熟悉、最一成不变的空间。在功能性的刚需层面,倾向于探寻体验的极大创新;立足于真实情绪情感需求,更青睐寻求内在感受的刷新;而对人居空间价值的重新审视中,则更愿意开启场景的深入焕新。

由此也可发现,当下不再是对简单的关键场景的打造,而是要求空间设计师、地产运营者、品牌主理人等场景的打造者们不断反求诸己,不断在自我审视的周期里,重新看待曾经的那些宏大叙事(Big Ideas)。它们或许正在失效,这是一记警醒,提醒着从业者们过去引以为豪的创意点子,正面临着被新一代数字技术降维打击的困境。

新的系统、新的工具的出现,要求品牌及场景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符号般的存在,而要延伸得更深远,形成真正意义上能够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一种强大的连接能力,一种创造新场景的能力,一种生成全新的场景解决方案和开发模式的能力,一种具备情绪和审美价值的输出能力。

我们在谈论新空间的“内观时代”时,我相信其内核是在探讨一种“向内审视,向内生长”的能力。只有反求诸己,才能实现不断地刷新,达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地;甚至可以说,正因为具备了一种“向内生长”的价值取向,才能让自己更专注于某一点(One Thing),由点及面、长处更多的可能性(More Things)。

五大关键词,聚焦未来“重要的事情”

专注于“新”(New Thing),方可成“硕”(Big Thing)。而此处提及的“Big Thing”,更多的指向是“重要的事情”,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大事件”。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基于当下的时代背景及科技发展,我们总结了3个方向,分别是:AI驱动,随着ChatGPT、New BING等生成式AI工具的出现,其本质并不是数据的涌现,而是场景的涌现,以及由此创造出的大量“新物种”的涌现;观念驱动,来源自人们对内容的理解、对内容的刷新、对内容企划本身的一种期盼;社群驱动,可理解为DTC,不是Direct to Consumers,而是Direct to Context,是场景被激活,不仅是激活付费,而是激活一种意义。“汝未见此花,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细化而来,新空间的内观时代下场景的未来趋势走向,可大致总结有如下五大关键词:

一是品牌酒店化,可体验的风格系统正受到更多品牌主关注。在品牌升维的个案中,美术馆或精品酒店,无疑是值得参考的案例。不少奢牌酒店,打造一个极富品牌辨识度、蕴藏丰富细节的精品生活方式空间,借此形成无与伦比的场景体验,即便“复制”到其他城市,也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提案价值。

例如,Tomacado花厨,一个轻食下午茶的餐饮品牌,在空间置入品牌对花及花语、对SPA和香薰、对各种类型与鲜花相关的生活方式的理解,形成一种可体验的场景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经得起品牌人格人设以及全方位生活方式渗透的挑剔和考验;而元古,则打造一个品牌叙事体验场的方式,以中式新甜品及“二十四节气”等文化为切入点,精准把握当代年轻人基于文化自信的认同感寻求与审美表达,进而透过社交网络的连接,形成一种极强的文化共鸣感与品牌认同度,从而很好地转化为可消费的机制。

二是线下店成社群中心,成为社交平台飞地以及分享笔记的生产基地。新的内容平台及创作方式不断涌现,催生越来越多素人自发自主地前往优质的线下门店打卡。这些猛烈的“自来水”,让空间成为商业实体门店与社交平台的“连通器”,实现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

例如,RE而意,围绕着自有门店所在社区,打造的骑行文化氛围及圈层社交;单向空间(乐堤港店)表现出的“年轻人的新书房”标签等。空间是内容、是网络节点,也是社交本身的元素,是KOC与KOL生产内容的重要平台之一。这些空间的存在,与社交网络实现一种数字孪生的关系,也可理解为常说的“沉浸式元宇宙”概念。

三是野潮生活备受青睐,形成"新市并”“新户外”等新消费趋向。“新市井”“新户外”的出现,如MUJI在上海打造的MUJI FARM,形成出烟火气的日常疗愈感。可见某种程度上,这种趋向是“基本款”的胜利,是“新务实消费”、“新节俭消费”、“新理性消费”的胜利,随之也出现“平替”的新理解。

“平替”要理解为“平滑体验的过渡”,而不是“平价的过渡”。一切“平替”都应该是优质的,不是简单地降价降级、或提供一个迷你版本或围观版本,而是提供更加极致的性价比体验。如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所说,极致是品牌生存的资格。唯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极致,才能生生不息。

四是场景提案门店的普及,探店体验从“看产品”向“逛场景”转变。无论是策展型商业,还是沉浸式体验,可以看到越来越多门店提供着关于优质生活的一系列可能性想象,例如,飞利浦在上海张园打造的“Healthy Living Lab”,将健康生活场景的图谱与品牌产品实现联结而呈现给公众;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在广州的体验中心,也被赋予为“智慧家庭超级目的地”的理解。

这意味着,未来在空间的设计上,要有个性、而不是平庸,要极致,而非周全。对消费者而言,这种“极致”的体验,在“逛”的过程中会生成更多的、更为随机的意义和价值,让场景具有归属感,才会让价值转换成为深度共鸣的认同感,才会真正打动人们柔软的内心。

五是即兴效率空间分布式、沉浸式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仪式感、归属感及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度。这种空间表现为全场景的创造力。例如“目的地式办公空间”,基于边界的溶解以及生产力的革新,办公行为可随时随地进行。K11 ATELIER,便在商业体内为创意从业者打造一个全场景的创造力空间;上海现所与“凡几市集”合作,为工作方式提供新的仪式感场景。

线上线下等不同形式的大规模协同、以及办公工具的新选择等等,都为人们提供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但同时,如何更好地挖掘人工智能的潜力、实现高度的数字化,也让协议、标准、许可、架构,成为当下企业及办公场景竞争的主战场。

卡尔维诺在书中提及,“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看得见的风景”。永远要把心思花在看不见的地方,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设计师、创意人、策展人、商业空间架构师的宿命与课题。须知道,场景生生不息、风格永存,只有热爱才能抵御这个时代无边的不确定性,也唯有沿着可确定的这种创意逻辑,才能让想象力奔向天际。

唯此,我们也才能自称是“AIGC时代的新物种”,时代的光荣才真正属于每个人。因为场景的涌现,需要大量的生活映射、大量的场景架构师。我也相信,未来长盛不衰的品牌不是所谓“新品牌”,而是始终能创造新场景的品牌!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