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近日,“新时代奋斗者——2023年重庆市最美产业工人”发布仪式举行,在发布仪式后台见到冉天然时,他向记者展示了用相框裱起来的一句诗,说这是他师傅在一次公司科技创新推动会后,写给他的寄语,“这句诗一直伴随我在工作中进步和成长,勉励自己,世上没有简单易成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断在技术改革创新上取得新突破。”
2010年7月,冉天然进入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先后担任操作工、DCS操作员、值班长、调度员,目前是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氯碱分厂二级主任工程师。
(相关资料图)
深厚的技术积淀,已成为他挑战行业难题,创新废盐回收利用制碱工艺的底气。
“无处安放的固态废盐,是化工行业的‘老大难’,不仅处置费用高,还容易污染土壤和水。”公司负责人说道。
看着固态废盐堆积如山,冉天然就想能不能变废为宝。
废盐处置技术难度大,可复制性差,投入产出比差。面对行业痼疾,冉天然敢想敢干,怀着挑战的心态开始研究。
冉天然介绍,废盐杂质含量较高,主要包含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我们先通过高温裂解有机杂质,然后使用沉淀法去除钙、铅、镉、汞。”
沉淀法只能将废盐重金属粒子含量降到百万分之一,仍远远达不到作为制碱原料使用的要求。面对困难,冉天然又动起了脑筋。
“树脂吸附的处置成本较高,一开始根本没有考虑。”冉天然说,后来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把沉淀法处置过的废盐,再用树脂吸附,成本上就划算很多,废盐中的重金属也能降低到十亿分之一级别。
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后的废盐,可达到制碱原材料纯度标准,作为原材料投入生产使用,既降低生产成本,又保护环境。
作为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冉天然一直在循环经济、绿色环保的道路上奔跑。2022年,他带领团队创新工艺,回收制碱产生的废水和废盐,解决了废盐处置这个行业难题,对实现“零排放”,真正做到变废为宝,让环境更美好发挥积极作用。
这些年来,冉天然主持完成了氯碱分厂的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片碱冷凝水回收技改项目,每年可以减少污水排放15万余立方米,同时大幅减少纯水使用量,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150余万元,成为公司节能减排的典范。
“作为化工行业人,永远走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我的目标是既要让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要满足老百姓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冉天然说,只有生态得到保护,人民生活才能幸福,这就是新一代化工产业工人的追求。(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邱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