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 正文
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8-12 17:14:35   来源:法务网  
一、

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

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有如下几种:

1.侮辱行为,即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败坏他人名誉。

(1)用暴力行为侮辱。如当众向他人身体上洒泼粪便。


(资料图)

(2)用语言侮辱。如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以口头语言对他人进行辱骂、嘲笑,使他人当众蒙受羞辱。

(3)用文字进行侮辱。如以张贴大字报。

2.诽谤行为,即行为人故意或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

3.新闻报道失实,即报道的情况与事实严重不符,并因此损害了相关当事人的名誉。

4.文学作品利用素材不当,损害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生活原型的名誉权。

找法网提醒您,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二、

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主要包括因为违法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名誉损毁、精神或财产上受到损害。

2.行为具有违法性。对于公民的名誉权任何人都负有法定上的不作为义务。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4.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有过错是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三、

名誉权侵权行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名誉权侵权行为首先需要承担侵权责任,比如通过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承担责任。但找法网提醒您注意,对于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其次,如果情节过于恶劣,对被侵害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被侵权人也可以提起刑事自诉,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来维护名誉。根据《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